肩頸疼痛可能由頸椎病、肩周炎、肌筋膜炎、神經根型頸椎病四種疾病引起,需根據具體病因采取針對性治療。
1、頸椎病:
頸椎退行性改變是常見誘因,長期低頭或姿勢不良會導致椎間盤突出、骨質增生。患者可能出現頸部僵硬、上肢麻木等癥狀。物理治療如牽引和熱敷可緩解癥狀,嚴重時需考慮頸托固定或微創手術。
2、肩周炎:
肩關節周圍軟組織發生無菌性炎癥,多與勞損、受涼有關。典型表現為夜間痛和活動受限。康復訓練如鐘擺運動配合非甾體抗炎藥可改善病情,關節腔注射適用于粘連嚴重者。
3、肌筋膜炎:
肌肉筋膜因長期勞損出現慢性炎癥,常見于伏案工作者。疼痛呈彌漫性且伴有明顯壓痛點。局部熱療和按摩能放松肌肉,體外沖擊波治療對頑固性疼痛效果顯著。
4、神經根型頸椎病:
椎間盤突出壓迫神經根引發放射性疼痛,可能伴隨握力減退。磁共振檢查可明確診斷,營養神經藥物聯合頸椎牽引為主要治療手段,必要時需行椎間孔擴大術。
日常應注意保持正確坐姿,每40分鐘起身活動頸部,避免單側背包。睡眠時選擇高度適中的枕頭,可進行游泳、羽毛球等鍛煉肩頸肌肉的運動。飲食多補充富含鈣質和維生素D的食物如牛奶、深海魚,急性期可冷敷疼痛部位,慢性期建議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若疼痛持續兩周不緩解或出現上肢無力、行走不穩等神經癥狀,需及時就醫排查嚴重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