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巴凹陷可能由先天性發育異常、外傷后遺癥、衰老導致的骨質流失、頦肌過度收縮或下頜骨吸收等原因引起。
1、先天性因素:
部分人群因遺傳因素導致下頜骨發育不全,表現為頦部后縮或凹陷,醫學上稱為小頜畸形。這種情況在兒童期即可顯現,可能伴隨牙齒排列異常或咬合功能障礙。輕度發育不良可通過正畸治療改善,嚴重者需成年后接受頦成形術。
2、外傷后遺癥:
下頜骨骨折后若愈合不良可能造成局部塌陷,特別是粉碎性骨折或未及時復位的情況。此類凹陷常伴有咬合錯亂和張口受限,需通過CT評估骨缺損程度。修復方式包括自體骨移植或鈦網植入,同時需處理可能存在的顳下頜關節損傷。
3、衰老變化:
隨著年齡增長,下頜骨骨質逐漸流失,尤其女性絕經后雌激素下降會加速吸收。同時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下降會加重輪廓凹陷感。早期可通過射頻緊膚聯合透明質酸填充改善,嚴重骨吸收需考慮假體植入。
4、肌肉因素:
長期頦肌緊張收縮可能導致軟組織代償性凹陷,常見于習慣性緊咬牙或夜磨牙患者。這類凹陷動態明顯,放松時可能減輕。肉毒桿菌注射可暫時緩解肌肉過度活動,但需配合咬合板治療根本病因。
5、病理性吸收:
某些系統性疾病如骨質疏松癥、甲狀旁腺功能亢進會導致下頜骨異常吸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硬皮病也可能引起局部軟組織萎縮。這類情況需先治療原發病,骨缺損嚴重者可考慮血管化腓骨移植重建。
日常應注意避免過度低頭姿勢以防加重頦部壓力,攝入充足鈣質和維生素D維持骨健康,進行溫和的面部按摩促進血液循環。建議出現不明原因下巴凹陷時,盡早就診口腔頜面外科或整形外科,通過X線、三維CT等檢查明確病因。對于輕度凹陷,可選擇高領衣物或圍巾暫時修飾,但長期佩戴過緊的頸托可能加重肌肉緊張,需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