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素瘤可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免疫治療、放射治療、化學治療等方式治療。黑色素瘤通常由紫外線暴露、基因突變、免疫抑制、痣細胞異常增生、家族遺傳等因素引起。
手術是黑色素瘤的主要治療方式,適用于早期局限性病灶。廣泛局部切除術可徹底清除原發腫瘤,前哨淋巴結活檢能評估轉移風險。Mohs顯微描記手術適用于面部等特殊部位,可最大限度保留正常組織。
針對BRAF基因突變患者可使用維莫非尼、達拉非尼等靶向藥物。MEK抑制劑曲美替尼常與BRAF抑制劑聯用。靶向治療需通過基因檢測指導用藥,可能出現皮膚毒性、發熱等不良反應。
PD-1抑制劑帕博利珠單抗、納武利尤單抗可激活T細胞抗腫瘤活性。CTLA-4抑制劑伊匹木單抗適用于晚期患者。免疫治療可能引發免疫相關性肺炎、結腸炎等副作用,需密切監測。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適用于腦轉移灶控制。輔助放療可降低局部復發風險。質子治療能精準靶向腫瘤組織,保護周圍正常器官。放射治療可能導致皮膚纖維化、淋巴水腫等遲發反應。
達卡巴嗪、替莫唑胺等化療藥物可用于轉移性黑色素瘤。聯合化療方案常包含順鉑、長春堿類藥物。化療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需配合支持治療。
黑色素瘤患者需嚴格防曬,避免紫外線暴露。飲食應多攝入富含維生素D的魚類、抗氧化物質豐富的深色蔬果。規律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免疫功能。術后患者需定期隨訪監測復發跡象,每月自查皮膚變化,每年進行全身皮膚檢查及影像學評估。心理支持對改善治療依從性和生活質量具有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