肘外翻可通過佩戴支具矯正、肌肉力量訓練、關節活動度練習、手術截骨矯形、日常姿勢調整等方式改善。該畸形通常由先天性骨骼發育異常、兒童期肱骨遠端骨折畸形愈合、骨骺損傷、肘關節退行性變、神經肌肉疾病等原因引起。
1、支具矯正:青少年骨骼未閉合階段使用可調式矯形支具,通過持續力學作用逐漸改變肱骨遠端角度。需每日佩戴12小時以上,配合定期影像學評估矯正效果,避免皮膚壓瘡等并發癥。
2、力量訓練:加強前臂旋前肌群旋前圓肌、旋前方肌和肱三頭肌內側頭訓練,采用彈力帶抗阻旋前、啞鈴屈肘等動作。每周3次訓練需持續3個月以上,可改善動態穩定性但無法改變骨性結構。
3、關節活動:進行肘關節軸向加壓下的伸展訓練,配合超聲波治療松解攣縮軟組織。每日3組被動牽拉,每組維持30秒,適用于輕度外翻伴關節僵硬者,需避免暴力拉伸。
4、手術干預:當外翻角>30°伴尺神經癥狀時,采用肱骨髁上楔形截骨術或Ilizarov骨延長技術。術后需石膏固定6周,康復期涉及漸進性負重訓練,存在感染或骨不連風險。
5、姿勢管理:避免長期提重物、單側支撐等加重外翻的動作,使用 ergonomic 工具減少肘關節負荷。睡眠時保持手臂中立位,電腦工作者需調整座椅高度至前臂水平。
日常建議選擇蛙泳、瑜伽等對稱性運動,攝入足量維生素D和鈣質促進骨健康。急性期可冰敷緩解疼痛,慢性期采用熱敷促進血液循環。若出現手指麻木或持物無力,需及時排查尺神經卡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