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解質紊亂可通過調整飲食、補充口服補液鹽、靜脈輸液、糾正原發病、監測電解質水平等方式治療。電解質紊亂通常由脫水、藥物副作用、腎功能異常、內分泌疾病、消化系統丟失等原因引起。
1、調整飲食:輕度電解質紊亂可通過增加含鉀食物如香蕉、橙子,含鈉食物如淡鹽水、運動飲料,含鎂食物如堅果、綠葉蔬菜來改善。避免高糖高脂飲食加重代謝負擔,每日分次少量補充水分更利于吸收。
2、口服補液:針對腹瀉、出汗導致的脫水性電解質失衡,可選用口服補液鹽Ⅲ、電解質泡騰片或自制糖鹽水500ml水+1.75g鹽+10g糖。注意按說明書控制補液速度,每小時不超過500ml為宜。
3、靜脈補液:中重度紊亂需醫療干預,低鉀血癥常用氯化鉀注射液,低鈉血癥使用3%氯化鈉溶液,鈣鎂異常則需葡萄糖酸鈣或硫酸鎂靜脈輸注。輸液速度需根據血檢結果動態調整,避免矯枉過正。
4、病因治療:繼發性紊亂需處理原發病,如糖尿病患者使用胰島素糾正高血糖,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者補充氫化可的松,慢性腎病患者需調整利尿劑用量。心律失常者需同步心電監護,監測QT間期變化。
5、動態監測:治療期間每4-6小時復查電解質,關注肌酐、尿素氮等腎功能指標。使用洋地黃類藥物者需維持血鉀4.0-5.0mmol/L,長期利尿治療者應定期檢測尿酸水平。
日常需保持每日1500-2000ml水分攝入,運動后及時補充含電解質飲料。高血壓患者限制鈉鹽至每日5g以下,腎功能不全者控制高鉀食物攝入。出現肌肉痙攣、嗜睡或心悸等癥狀時應及時就醫,避免自行服用電解質補充劑掩蓋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