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可通過手術切除、靶向治療、內分泌治療、化學治療、放射治療等方式治療。乳腺癌通常與激素水平異常、遺傳基因突變、肥胖、長期雌激素暴露、乳腺良性病變惡變等因素有關。
1、手術切除:
根治性手術是早期乳腺癌的主要治療手段,常見術式包括保乳手術和全乳切除術。保乳手術需配合術后放療,適用于腫瘤直徑≤3cm且無多中心病灶者;全乳切除術適用于腫瘤較大或存在廣泛導管內癌成分者,術后可考慮乳房重建。
2、靶向治療:
針對HER-2陽性患者可使用曲妥珠單抗、帕妥珠單抗等藥物,通過阻斷HER-2受體抑制腫瘤生長。治療前需進行免疫組化檢測,常見不良反應包括心臟毒性和輸液反應,需定期監測左心室射血分數。
3、內分泌治療:
適用于激素受體陽性患者,常用藥物包括他莫昔芬、來曲唑、阿那曲唑。絕經前患者可能需聯合卵巢功能抑制,治療周期通常持續5-10年,需注意骨質疏松和血栓風險。
4、化學治療:
蒽環類多柔比星、紫杉類紫杉醇、鉑類卡鉑藥物可殺滅快速增殖的癌細胞。新輔助化療可使腫瘤降期提高手術機會,輔助化療可消滅潛在微轉移灶,常見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應。
5、放射治療:
術后放療可降低局部復發率,主要采用三維適形或調強技術。保乳手術后需全乳照射,高危患者需追加瘤床加量,常見皮膚反應在治療結束后2-4周逐漸消退。
乳腺癌預后與分期密切相關,Ⅰ期患者5年生存率超過90%。日常需保持BMI在18.5-23.9之間,每周進行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飲食建議增加十字花科蔬菜和深海魚類攝入,限制紅肉及加工食品。術后患肢需避免抽血和血壓測量,堅持康復訓練預防淋巴水腫。定期隨訪監測應包括乳腺超聲、鉬靶及腫瘤標志物檢查,出現骨痛或持續咳嗽需警惕轉移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