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瘙癢可通過皮膚科、肛腸科、消化內科、感染科或過敏反應科就診。具體科室選擇需結合伴隨癥狀和潛在病因。
1、皮膚科:真菌感染或濕疹是常見誘因,表現為局部紅斑脫屑。皮膚鏡檢查和真菌培養可明確診斷,外用抗真菌藥膏如酮康唑、聯苯芐唑能緩解癥狀。避免抓撓并保持局部干燥。
2、肛腸科:痔瘡或肛裂可能刺激神經末梢引發瘙癢。肛門指檢和肛門鏡可發現內痔脫垂或裂傷,溫水坐浴配合馬應龍痔瘡膏可減輕不適。需排查直腸息肉等器質性疾病。
3、消化內科:慢性腹瀉或腸道寄生蟲導致肛周污染。糞便常規檢測可發現蟯蟲卵,口服阿苯達唑驅蟲。調整飲食減少乳糖或麩質攝入,改善腸道菌群。
4、感染科:尖銳濕疣或生殖器皰疹需專項排查。HPV核酸檢測或血清學檢查能鑒別,局部使用咪喹莫特乳膏。性伴侶需同步篩查,避免共用貼身衣物。
5、過敏反應科:接觸衛生巾染料或洗滌劑可能誘發接觸性皮炎。斑貼試驗可確定過敏原,更換無香型護理產品。口服氯雷他定緩解瘙癢,冷敷降低皮膚敏感度。
日常選擇純棉透氣內褲,排便后使用無酒精濕巾清潔。增加酸奶、燕麥等富含益生菌的食物,避免久坐壓迫肛周。瘙癢持續兩周以上或出現血性分泌物需及時復診,糖尿病患者需警惕繼發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