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性肝硬化可能由長期過量飲酒、酒精代謝異常、營養不良、酒精性肝炎反復發作、遺傳易感性等原因引起。
1、長期飲酒:乙醇在肝臟代謝為乙醛,長期過量攝入導致肝細胞持續損傷。每日飲酒超過40克乙醇約100毫升白酒持續10年以上,肝纖維化風險顯著增加。戒酒是阻止病情進展的核心措施,需逐步減量避免戒斷反應。
2、代謝異常:亞洲人群約50%存在ALDH2基因突變,乙醛脫氫酶活性降低導致乙醛蓄積。這類人群飲酒后易出現面部潮紅,肝細胞更易受毒性損害。基因檢測可評估風險,攜帶突變者需嚴格禁酒。
3、營養缺乏:酗酒者常伴隨維生素B1、葉酸、蛋白質攝入不足。膽堿缺乏影響脂肪代謝,加重肝脂肪變性。建議補充復合維生素、支鏈氨基酸,增加魚類、蛋類等優質蛋白攝入。
4、肝炎反復:單次酒精性肝炎發作后繼續飲酒,肝細胞壞死區域會形成纖維隔。血清AST/ALT比值>2、GGT升高是典型實驗室表現。急性期需使用糖皮質激素,慢性期需聯合水飛薊素保護肝細胞。
5、遺傳背景:PNPLA3基因rs738409位點突變者,酒精性肝病進展速度加快3倍。這類患者即使少量飲酒也可能快速進展為肝硬化,需通過肝活檢評估纖維化分期。
調整飲食結構需保證每日35kcal/kg熱量,蛋白質攝入1.2-1.5g/kg,限制鈉鹽在2g/日以下。有氧運動如步行、游泳可改善胰島素抵抗,每周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定期監測肝彈性檢測、腹部超聲,失代償期患者需限制動物蛋白攝入預防肝性腦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