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正畸治療后通常需要長期佩戴保持器,但具體時間因人而異。保持器的使用時長主要與牙齒移動穩定性、年齡因素、初始錯頜畸形程度、口腔肌肉習慣及遺傳因素有關。
1、牙齒移動穩定性:
牙齒矯正后存在天然回彈趨勢,牙周膜纖維需1-2年完成改建。前半年復發風險最高,建議全天佩戴保持器;6個月后經評估可逐步改為夜間佩戴。部分患者牙槽骨改建緩慢,可能需要延長至3-5年。
2、年齡因素:
成人頜骨發育已停止,牙周組織再生能力較青少年弱。30歲以上患者牙周膜彈性下降,牙齒移動后穩定性更差,多數需要延長保持器使用時間至5年以上,部分病例建議終身夜間間斷佩戴。
3、初始畸形程度:
嚴重扭轉牙、深覆頜或開頜患者,矯正后復發率可達40%。此類患者前牙區需配合舌側固定保持絲+透明保持器雙重保護,保持時間通常比簡單病例延長50%。
4、口腔肌肉習慣:
異常舌體位置或口呼吸習慣可能抵消保持效果。建議同步進行肌功能訓練,每日進行舌頂上顎練習和唇肌閉合訓練,每次持續5分鐘,每天3次,可減少保持器依賴時間。
5、遺傳因素:
家族性牙列擁擠或頜骨發育異常者,牙齒易受遺傳影響發生移位。此類人群即使矯正效果穩定,也建議每2年復查一次,必要時重新取模制作保持器。
保持期間建議選擇壓膜式透明保持器或哈雷保持器,前者美觀舒適適合白天使用,后者調節性強利于長期維護。每日用冷水沖洗保持器,避免高溫變形;每半年復查咬合情況,出現輕微移位時及時調整。保持器停用應遵循漸進原則,從每日佩戴過渡到隔日佩戴,最終改為每周2-3次夜間佩戴,觀察3個月無復發方可完全停用。停用后仍需每年口腔檢查,發現移位早期干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