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結石可能由胃排空延遲、胃酸分泌異常、胃動力障礙、胃部手術史、長期服用特定藥物等原因引起,通常表現為上腹疼痛、餐后飽脹、惡心嘔吐、體重下降、消化道出血等癥狀。
1、上腹疼痛:胃結石刺激胃黏膜可導致持續性或陣發性鈍痛,疼痛多位于劍突下,進食后可能加重。建議通過胃鏡檢查明確結石大小,較小結石可嘗試口服碳酸氫鈉溶解。
2、餐后飽脹:結石占據胃腔空間影響食物排空,表現為早飽感和餐后不適。每日分6-8次少量進食,選擇米粥、爛面條等低纖維食物,餐后保持直立位30分鐘。
3、惡心嘔吐:胃內結石引發胃竇部梗阻時出現反射性嘔吐,嘔吐物常含隔夜食物殘渣。需禁食4-6小時,嘔吐緩解后嘗試飲用姜茶或薄荷水緩解癥狀。
4、體重下降:長期消化不良導致營養吸收障礙。推薦食用高蛋白食物如蒸蛋羹、魚肉泥,搭配復合維生素補充劑,每周監測體重變化。
5、消化道出血:結石摩擦胃黏膜引發出血,表現為嘔咖啡樣物或黑便。應立即就醫進行內鏡下止血治療,嚴重者需輸血支持。
日常飲食應避免柿子、山楂等鞣酸含量高的食物,減少碳酸飲料攝入。餐后適度散步促進胃腸蠕動,避免立即平臥。出現持續嘔吐、嘔血或劇烈腹痛需急診處理,內鏡下碎石術或腹腔鏡手術是常見治療方式,術后需遵循流質飲食過渡方案并定期復查胃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