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松動可通過牙周夾板固定、抗生素治療、基礎疾病控制等方式改善。該癥狀可能由牙周炎、創傷性咬合、骨質疏松、糖尿病、激素水平異常等因素引起。
1、牙周炎治療:牙周炎是牙齒松動的常見原因,與菌斑堆積、牙石刺激有關,表現為牙齦出血、牙槽骨吸收。基礎治療包括齦上潔治、齦下刮治,藥物可選用甲硝唑、阿莫西林、多西環素控制感染,中重度患者需接受翻瓣術或引導性組織再生術。
2、創傷性處理:長期咬硬物或夜間磨牙可能導致牙周膜損傷。建議佩戴咬合墊分散壓力,松動牙采用纖維帶固定,避免咀嚼堅硬食物。伴隨牙髓癥狀時需根管治療。
3、骨質疏松干預:全身骨量減少會影響牙槽骨密度,需檢測骨代謝指標。補充鈣劑與維生素D,藥物選擇阿侖膦酸鈉、雷洛昔芬,同時增加牛奶、深綠色蔬菜攝入。
4、血糖管理:糖尿病患者易發生牙周組織微循環障礙,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口服二甲雙胍、格列美脲等降糖藥,配合牙周袋沖洗治療。
5、激素調節:妊娠期或更年期雌激素水平波動可導致牙齒暫時性松動。建議增加豆制品攝入,嚴重者經婦科評估后采用雌孕激素替代療法。
日常需選擇軟質食物如蒸蛋、燕麥粥,避免用松動牙啃咬蘋果等硬物。堅持巴氏刷牙法并使用牙線,每半年進行專業牙周檢查。適度進行咀嚼肌按摩,促進局部血液循環。若伴隨劇烈疼痛或牙齒移位超過2mm,需立即就診排除頜骨病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