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手術后可能出現吻合口瘺、胃癱綜合征、營養不良、深靜脈血栓和膽結石五種常見并發癥。
1、吻合口瘺:
吻合口瘺是胃腸吻合處發生的滲漏,發生率約1%-3%。早期表現為持續發熱、腹痛加劇和心動過速,CT檢查可見腹腔游離氣體。輕微瘺可通過禁食、胃腸減壓和靜脈營養支持治療,嚴重者需二次手術修補。術后72小時內需密切監測生命體征,出現異常需立即報告
2、胃癱綜合征:
胃排空功能障礙發生率約5%-10%,表現為餐后飽脹、頻繁嘔吐。可能與迷走神經損傷或術后水腫有關,胃鏡檢查可見胃擴張但無機械性梗阻。治療采用促胃腸動力藥物如多潘立酮,配合少量多餐的流質飲食,多數患者2-8周可逐漸恢復。
3、營養不良:
術后6個月內常見鐵缺乏性貧血和低蛋白血癥,與進食量減少及吸收面積縮減有關。典型癥狀包括乏力、脫發和指甲脆裂,實驗室檢查顯示血清鐵蛋白<15ng/ml。需每日補充復合維生素、鐵劑和鈣劑,定期監測血常規和微量元素水平,嚴重者需靜脈營養支持。
4、深靜脈血栓:
肥胖患者本身血栓風險較高,術后制動更易發生下肢靜脈血栓。表現為單側小腿腫脹疼痛,超聲檢查可確診。術后需早期下床活動,高危患者需預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已形成血栓者需抗凝治療3-6個月。
5、膽結石形成:
快速減重導致膽汁膽固醇過飽和,約15%-30%患者術后1年內發生膽結石。典型癥狀為右上腹絞痛伴肩背部放射痛,超聲檢查可明確診斷。預防性使用熊去氧膽酸可降低風險,癥狀性結石需行腹腔鏡膽囊切除術。
術后需建立長期隨訪機制,前3個月每2周復查一次,重點監測體重變化和營養指標。飲食采用漸進式過渡,從清流質逐步過渡到軟食,每日蛋白質攝入不低于60克。補充維生素D和鈣劑預防骨質疏松,建議分次服用以提高吸收率。規律進行低沖擊有氧運動如游泳或騎自行車,既可促進減重又能預防肌肉流失。心理支持同樣重要,加入術后患者互助小組有助于適應生活方式改變。出現持續嘔吐、不明原因發熱或切口滲液等情況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