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白內障可通過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光學矯正等方式治療。該疾病通常由遺傳因素、孕期感染、代謝異常、染色體變異、眼部發育異常等原因引起。
1、手術治療:
晶狀體摘除聯合人工晶體植入術是主要治療手段,適用于嚴重影響視力的患兒。手術時機需根據混濁程度決定,部分病例需在出生后6周內干預。超聲乳化吸除術適用于核性白內障,可保留后囊膜便于二期植入人工晶體。
2、光學矯正:
暫未手術的患兒需佩戴角膜接觸鏡矯正屈光不正。框架眼鏡適用于單眼術后無晶體眼,可防止弱視發展。特殊設計的濾光鏡片能減輕畏光癥狀,改善視覺質量。
3、遺傳咨詢:
常染色體顯性遺傳占病例的25%,建議有家族史者進行基因檢測。孕期TORCH篩查可發現風疹病毒、弓形蟲等致畸因素。COL4A1、CRYAA等基因突變檢測有助于明確病因。
4、視覺康復:
術后需持續進行遮蓋療法治療弱視,配合精細目力訓練。紅光閃爍儀可刺激黃斑發育,立體視功能訓練需持續至12歲。定期復查眼軸長度變化,及時調整屈光矯正方案。
5、并發癥管理:
青光眼是常見術后并發癥,需監測眼壓變化。后發性白內障發生率約30%,可通過YAG激光后囊切開處理。視網膜脫離高危患兒應避免劇烈運動,每半年進行眼底檢查。
先天性白內障患兒需保證每日維生素A、葉黃素攝入,適量食用藍莓、胡蘿卜等護眼食物。術后3個月內避免游泳等可能感染活動,堅持每天2小時戶外活動促進視覺發育。建立完整的屈光檔案,每3個月復查視力、眼位及屈光狀態變化,持續跟蹤至青春期。合并全身代謝性疾病者需同步治療原發病,定期評估神經系統發育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