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術后均衡營養攝入可通過調整飲食結構、分次少量進食、補充蛋白質、增加維生素攝入、監測營養指標等方式實現。術后消化功能減弱可能由胃容量減少、消化酶分泌不足、腸道吸收障礙、術后并發癥、代謝需求增加等因素引起。
1、調整飲食結構:
術后早期選擇流質或半流質食物如米湯、藕粉、蒸蛋,2-4周后逐步過渡到軟食。每日5-6餐,單次進食量控制在200ml以內。避免高糖食物刺激傾倒綜合征,限制粗纖維減輕腸道負擔。
2、分次少量進食:
采用定時定量進餐模式,每2-3小時進食一次。用餐時保持坐位,進食后保持半臥位30分鐘。使用小號餐具控制單次攝入量,細嚼慢咽延長進食時間至20分鐘以上。
3、補充蛋白質:
優先選擇易吸收的優質蛋白,如魚肉泥、雞茸粥、豆腐腦。每日蛋白質攝入量按1.2-1.5g/kg計算,消瘦患者可增至2g/kg。乳清蛋白粉可溶于流質中補充,大豆分離蛋白適合乳糖不耐受者。
4、增加維生素攝入:
重點補充維生素B12、鐵劑、葉酸預防貧血,維生素D和鈣劑維持骨骼健康。通過強化食品或復合維生素制劑補充,必要時采用注射給藥。每日攝入新鮮果汁100ml補充維生素C。
5、監測營養指標:
每周監測體重變化,每月檢測血清前白蛋白、轉鐵蛋白。記錄排便次數及性狀,觀察有無脂肪瀉。定期進行人體成分分析,及時調整腸內營養制劑配比。
術后3個月內每日總熱量維持在25-30kcal/kg,脂肪供能比不超過30%。烹飪采用蒸煮燉方式,避免油炸燒烤。循序漸進增加活動量,從床邊站立逐步過渡到每日30分鐘步行。出現持續嘔吐、體重驟降超過5%或血清白蛋白低于30g/L時需及時復診。長期隨訪中注意補充胰酶制劑改善消化,根據耐受情況緩慢引入酸奶、嫩葉蔬菜等益生菌和膳食纖維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