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繭癥可能由先天性腹膜發育異常、腹腔手術史、慢性腹膜炎、長期腹膜透析、腹部放療史等因素引起,通常表現為慢性腹痛、反復腸梗阻、腹部包塊、腹脹嘔吐、營養不良等癥狀。
腹繭癥患者常出現持續性或間歇性腹痛,疼痛多位于臍周或下腹部,程度從隱痛到劇烈絞痛不等。腹痛與腸管被纖維膜包裹導致蠕動受限有關,進食后可能加重,排便排氣后部分緩解。疼痛發作時可通過熱敷、調整體位緩解,需避免暴飲暴食。
纖維膜包裹腸管易引發不完全性腸梗阻,表現為陣發性腹痛伴嘔吐、肛門停止排氣排便。癥狀可能自行緩解但反復發作,嚴重時需胃腸減壓。腹部聽診腸鳴音亢進或減弱,立位腹平片可見腸管擴張和氣液平面。
約半數患者可在腹部觸及固定質韌包塊,多位于臍周或右下腹,按壓時有輕度壓痛但無波動感。包塊由被包裹的腸袢和增厚纖維膜共同形成,超聲或CT檢查可見特征性"蠶繭樣"包裹影像。
腸管運動受限導致內容物淤積,引發進行性腹脹和飯后嘔吐,嘔吐物含膽汁或糞渣樣物質。癥狀加重時可采取膝胸臥位減輕壓迫,需限制粗纖維食物攝入,必要時靜脈補充營養。
長期消化吸收障礙導致體重下降、貧血和低蛋白血癥,兒童患者可能出現發育遲緩。營養支持包括高熱量流質飲食、腸內營養制劑補充,嚴重者需靜脈輸注白蛋白或氨基酸溶液。
腹繭癥患者日常需采用低渣高蛋白飲食如魚肉泥、蒸蛋羹,避免芹菜、竹筍等粗纖維食物;疼痛發作期可嘗試散步促進腸蠕動,急性期需禁食并臥床休息;定期監測體重和營養指標,CT檢查建議每6-12個月復查纖維膜變化情況,腸梗阻頻繁發作時需評估手術指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