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草泡水長期過量飲用可能引發水腫、低血鉀、血壓升高等不良反應。主要風險包括電解質紊亂、假性醛固酮增多癥、消化系統不適、內分泌干擾及藥物相互作用。
1、電解質紊亂:
甘草中的甘草酸會抑制11β-羥類固醇脫氫酶活性,導致鈉潴留和鉀排泄增加。每日攝入超過50克生藥可能引發低鉀血癥,表現為肌肉無力、心律失常。連續飲用超過4周需監測血鉀水平,高血壓患者尤其需謹慎。
2、假性醛固酮增多癥:
長期大劑量攝入可模擬醛固酮過量狀態,出現頭痛、四肢麻木等癥狀。臨床案例顯示每日服用含100mg以上甘草酸的制品,2-3個月后可能出現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抑制。停藥后癥狀通常可逆,但恢復期需2-4周。
3、消化系統刺激:
超過30克/日的甘草可能刺激胃黏膜,引發反酸、腹脹等不適。所含三萜皂苷成分會降低胃黏膜防御能力,原有胃炎或胃潰瘍者癥狀可能加重。建議餐后飲用且單次用量不超過5克干品。
4、內分泌干擾:
甘草酸結構類似皮質醇,可能干擾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女性長期服用可能出現月經周期紊亂,男性可觀察到睪酮水平暫時性下降。備孕人群及更年期女性應控制飲用頻率。
5、藥物相互作用:
與利尿劑合用可能加劇低血鉀風險,與地高辛聯用會增加心臟毒性。甘草會降低潑尼松等糖皮質激素代謝速度,增強降壓藥效果。服用上述藥物期間應避免飲用甘草水。
健康成人每日甘草泡水建議用量不超過5克干品,連續飲用不宜超過2周。飲用期間需增加香蕉、菠菜等富鉀食物攝入,避免與高鹽飲食同服。出現手指腫脹或心悸應立即停用,孕婦、心腎功能不全者禁用。建議每周飲用3-4次為宜,可搭配菊花或陳皮以降低不良反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