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治療過敏性濕疹可以緩解癥狀,但難以徹底根治。通過辨證施治能有效控制瘙癢、皮損等表現,部分患者可實現長期臨床治愈。
一、急性期治療以祛風止癢為主
急性發作期多見紅斑丘疹、滲出明顯,中醫辨證多屬濕熱蘊膚證。常用消風散、龍膽瀉肝湯等方劑清熱利濕,配合外洗方如馬齒莧、黃柏煎湯濕敷。針灸選取曲池、血海等穴位疏風清熱,耳尖放血可快速止癢。此階段需避免搔抓,穿著純棉透氣衣物。
二、慢性期注重養血潤燥
病程超過6周轉入慢性期,皮膚呈苔蘚樣變伴干燥脫屑,多屬血虛風燥證。當歸飲子、四物消風散等方劑可滋陰潤燥,外用青黛散油調敷。艾灸足三里、三陰交等穴位能改善氣血循環。日常需減少沐浴次數,沐浴后立即涂抹醫用凡士林保濕。
飲食宜選擇蓮子、百合等清補食材,忌食海鮮、牛羊肉等發物。保持規律作息與情緒平穩有助于減少復發,適當練習八段錦可調節免疫功能。需注意中醫治療見效較慢,嚴重滲出或繼發感染時應及時結合西醫抗組胺藥或抗生素治療。建議每周記錄皮損變化照片供醫生復診參考,治療期間避免擅自更換方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