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槽骨吸收可能表現為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牙縫增寬、牙根暴露、咬合無力等癥狀。
1、牙齦萎縮:牙槽骨吸收導致牙齦支撐結構減少,牙齦邊緣逐漸向牙根方向退縮。早期可能僅表現為牙齒敏感,后期可見牙根表面明顯裸露。建議使用軟毛牙刷配合巴氏刷牙法,避免橫向用力刷牙加重萎縮。
2、牙齒松動:骨量丟失造成牙齒穩固度下降,輕叩牙齒可出現輕微晃動。二度松動時牙齒可發生近遠中向或唇舌向移位。需及時進行牙周夾板固定,限制咀嚼硬物防止脫落。
3、牙縫增寬:相鄰牙齒間的牙槽嵴高度降低,導致牙齒間出現三角形間隙。常見于前牙區,可能伴隨食物嵌塞。使用牙線時需采用C型環繞法清潔,必要時采用樹脂關閉間隙。
4、牙根暴露:骨吸收使牙根表面失去保護,X線片顯示根尖1/3區域出現陰影。冷熱刺激敏感癥狀明顯,嚴重者發生根面齲。可選用含氟化亞錫的脫敏牙膏,每季度進行專業脫敏治療。
5、咬合無力:后牙區骨高度不足導致咀嚼效率下降,患者常訴咀嚼時牙齒"浮起感"。咬合紙測試可見廣泛性早接觸點。需制作咬合墊重新分配咬合力,重度吸收者需植骨手術重建。
日常應增加鈣質和維生素D攝入,如每天飲用300ml牛奶、食用50g奶酪。進行咬肌訓練時可用食指輕抵下巴做開閉口運動,每次10分鐘。定期使用沖牙器清潔齦下菌斑,每半年接受專業牙周評估。吸煙者需立即戒煙,尼古丁會加速骨吸收進程。糖尿病患者需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6.5%以下,避免微血管病變加重牙周組織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