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從中藥產業規劃到臨床應用,從人才培養到出海擴大市場……方案均提出了保障措施。
中藥有望迎來“最好的時代”
政策指明高質量發展方向
方案統籌部署了八項重點工程,包括中醫藥健康服務高質量發展工程、中西醫協同推進工程、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中醫藥特色人才培養工程(岐黃工程)、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中醫藥文化弘揚工程、中醫藥開放發展工程、國家中醫藥綜合改革試點工程,安排了26個建設項目。
“中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到臨床的療效。”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院長、中華中醫藥學會肺系病分會副主任委員王成祥向迄今為止,大部分中藥材原材料還是以種植為主。現在臨床對中藥材的需求量非常大,無限度地采挖中藥材原材料很可能會造成資源的枯竭。”
修正藥業相關工作人員也對方案明確推動中藥質量提升及產業促進工程,制定常用300種中藥材種植養殖技術規范和操作規程,同時廣泛開展中藥材生態種植、野生撫育和仿野生栽培,開發30—50種中藥材林下種植模式并示范推廣。
值得關注的是,方案要求開展100種中成藥的臨床綜合評價,對100種中成藥建立生產全流程標準體系。建設50個左右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建設130個左右中醫特色終點醫院;布局35個左右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基地。這也意味著,中藥材從種植到應用,都有了明確的評價標準和應用場景。
海南博鰲醫療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鄧之東表示,未來3—5年內,中醫藥產業還會有更多的政策出臺。隨著政策的大力支持,中藥市場規模將呈現穩步增長勢頭。
中醫藥創新出海有望提速
方案中明確提出了中醫藥傳承創新和現代化工程,指出完善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基礎研究,建設若干中醫藥相關多學科交叉融合的全國重點實驗室、中醫類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和3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傳承創新中心、100個左右國家中醫藥局重點實驗室等。
“很多企業都有自己的研究機構,它是建設高水平中醫藥科技創新體系的重要力量。”王成祥說,“企業關注的焦點還是應該放在長期效益上,如傳統中藥飲片湯劑煎煮便利性差,制作耗費時間長。中藥配方顆粒發展很快,配制快,攜帶方便,很受患者歡迎,但是缺藥多,在提取物的精細度上還需創新。另外,目前在重癥和疑難復雜疾病方面的創新藥物還比較少。有毒中藥在治療腫瘤和疑難復雜疾病方面有優勢,但在這方面的研究和使用卻越來越少。”
賽迪顧問醫藥健康產業研究中心分析師蔡國威表示,中醫藥理論依靠辨證治療,需要大量臨床實踐經驗和辯證的思維方式,傳承人才和技術難度遠比西方醫學高。目前的中醫體制是在西醫體制上建立起來的,無法突出中醫藥的學術特色,難以大批量培養可進入臨床領域的醫學人才,民間優秀的中醫大師后繼乏人,中醫藥特色診療技術和方法瀕臨失傳,如傳統中藥炮制技術缺乏系統研究和平臺支持,炮制技術面臨失傳的風險。
對于中醫藥的創新,王成祥認為,中醫藥的創新要“兩條腿走路”:一方面,按照中醫的理論來創新藥物;另一方面,對單味藥和有效成分進行研究與開發,這種藥物一旦創新,更容易加以推廣。
山東藥監局工作人員坦言,近年來,排隊審批的中藥新藥越來越多,均處于臨床及以上階段。方案中給出了明確的方向,近兩年,上市的中藥新藥或將越來越多。
“美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20多個國家對中醫針灸立法,除中國外,其他國家的中醫醫療(針灸)機構已達10萬多家,60多種中藥飲片進入歐洲藥典,未來的目標是達到300種。中藥已在俄羅斯、古巴、越南、新加坡和阿聯酋等國以藥品的形式注冊,中醫藥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認可和接受。”蔡國威說。
中醫藥相關企業搶抓機遇
方案公布后,A股市場上相關企業的股票乘勢上漲。3月1日,九芝堂、金陵藥業的股票漲超5%,益盛藥業、生物谷、漢森制藥、千金藥業、康恩貝等中醫藥板塊的上市公司股票均有上漲。
相關企業對中醫藥發展充滿了信心。賽升藥業表示,他們十分看好中醫藥市場的發展前景,多年來始終重視藥品研發投入,重視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謹慎選擇研發項目,優化研發格局和層次,未來將持續穩步推進重點研發項目的進度。
以嶺藥業也表示,他們創立了“理論—臨床—科研—產業—教學”五位一體的獨特運營模式,遵循中醫藥學科規律,將“理論臨床新藥”有機結合,建立起以中醫絡病理論創新為指導的新藥研發創新技術體系,成為公司差異化競爭的核心要素。未來,他們將研發布局15個系統、近80個病種領域。
特一藥業表示,他們對2023年的業績增長充滿了信心。公司在做大核心產品止咳寶片的同時,將持續加大潛力中成藥產品的市場培育和開發力度,推動公司特色中藥品種成長為中藥大品種,提升經營業績;積極參加集采和醫院的招投標工作,增加公司產品營銷渠道;加大原料藥的市場推廣力度,提高現有原料藥產品的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