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癥肝炎可通過人工肝支持、抗病毒治療、免疫調節、并發癥管理、肝移植等方式治療。急性重癥肝炎通常由病毒感染、藥物損傷、自身免疫異常、酒精中毒、代謝紊亂等原因引起。
血漿置換和分子吸附再循環系統是常用的人工肝支持技術,通過體外循環裝置暫時替代肝臟功能,清除血液中的毒素和代謝廢物。這種方法適用于肝功能急劇惡化但尚未達到肝移植標準的患者,能有效緩解黃疸、凝血功能障礙等癥狀,為后續治療爭取時間。
針對乙肝病毒感染者需使用恩替卡韋、替諾福韋、丙酚替諾福韋等核苷類似物快速抑制病毒復制。急性甲型或戊型肝炎以對癥支持為主,必要時可聯合干擾素治療。抗病毒治療需持續監測病毒載量,及時調整用藥方案。
自身免疫性肝炎急性發作需采用糖皮質激素沖擊治療,潑尼松龍聯合硫唑嘌呤可控制過度免疫反應。治療期間需密切監測肝功能指標變化,警惕繼發感染風險。免疫調節治療通常需要持續3-6個月,根據病情逐步減量。
肝性腦病患者需限制蛋白質攝入并使用乳果糖、利福昔明調節腸道菌群。腹水患者需聯合呋塞米與螺內酯利尿,嚴重出血傾向者需補充凝血因子。并發癥管理涉及多學科協作,需動態評估電解質平衡與腎功能狀態。
符合King's College或Clichy標準的重癥患者需緊急肝移植評估,手術方式包括經典原位移植和活體肝移植。移植前需完善心肺功能檢查,術后需長期服用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劑預防排斥反應。
急性重癥肝炎患者需嚴格臥床休息,每日熱量攝入不低于35kcal/kg,優先選擇支鏈氨基酸配方營養劑。康復期可進行低強度有氧運動如散步,每周3次每次20分鐘。護理重點包括監測意識狀態變化、記錄24小時出入量、預防壓瘡和深靜脈血栓,出院后每月復查肝功能與凝血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