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光眼可能由遺傳因素、年齡增長、眼內壓升高、眼部外傷、長期使用激素類藥物等原因引起,可通過藥物控制、激光治療、手術治療等方式干預。
1、遺傳因素:家族中有青光眼病史的人群患病風險顯著增加,與基因突變導致的房水排出功能障礙有關。治療需定期監測眼壓,必要時使用前列腺素類藥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體阻滯劑如噻嗎洛爾輔助降壓。
2、年齡增長:40歲以上人群房水循環功能逐漸衰退,前房角變窄易誘發閉角型青光眼。建議每年進行眼底檢查和眼壓測量,日常避免長時間低頭動作,減少暗環境用眼。
3、眼內壓升高:房水分泌與排出失衡導致壓力持續超過21mmHg,可能損傷視神經。碳酸酐酶抑制劑如布林佐胺可減少房水生成,同時需避免一次性大量飲水、咖啡因攝入等可能引起眼壓波動的行為。
4、眼部外傷:眼球挫傷或化學燒傷可能破壞前房角結構,引發繼發性青光眼。急性期需緊急處理原發損傷,后期出現眼壓升高時可選擇激光小梁成形術或植入式引流閥手術。
5、激素類藥物:長期局部使用地塞米松等皮質類固醇眼藥水會抑制小梁網功能,典型表現為用藥后3-6周眼壓逐漸升高。發現異常應立即停藥,改用非甾體抗炎藥如溴芬酸鈉替代治療。
日常需保持適度有氧運動如快走、游泳促進眼周血液循環,飲食注意補充富含維生素B族的全谷物和深色蔬菜。避免在未咨詢醫生的情況下使用含麻黃素成分的滴眼液,閱讀時保證環境光線充足,使用電子設備每20分鐘遠眺20秒。突發眼脹頭痛伴視力下降需立即就醫,延誤治療可能導致不可逆視野缺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