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黃疸可通過日光照射輔助退黃,每日建議分次照射10-15分鐘,避免正午強光時段。
日光照射需嚴格把控時長,單次不超過15分鐘,每日累計30-60分鐘為宜。早晨9點前或下午4點后的陽光紫外線強度適中,避免10點至14點紫外線高峰時段。照射時需裸露背部及四肢皮膚,注意變換體位保證均勻受光。
陽光中的藍光波段能使膽紅素結構異構化,轉化為水溶性物質經尿液排出。但自然光強度遠低于醫療藍光箱,僅適用于生理性黃疸輔助治療。病理性黃疸需結合血清膽紅素值評估,超過15mg/dl必須就醫。
照射時需保持室溫26-28℃,避免對流風直吹。用遮光布保護眼睛及生殖器,間隔5分鐘檢查皮膚溫度。出現皮膚發紅、干燥或體溫升高需立即停止,涂抹嬰兒潤膚乳緩解刺激。
早產兒、低體重兒慎用日光療法,其體溫調節功能不完善易導致脫水。合并膿皰疹、濕疹等皮膚病變時禁止暴曬。冬季需警惕紫外線反射灼傷,積雪環境反射率達80%需縮短照射時間。
連續3日照射后觀察鞏膜黃染消退情況,配合多吃多排促進膽紅素代謝。母乳喂養不足可能加重黃疸,需保證每日8-12次喂養頻率。出生72小時內出現黃疸或手足心發黃,提示可能發生溶血需急診處理。
日光療法需配合科學喂養與排便管理,選擇淺色棉質衣物減少皮膚摩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但避免穿堂風,哺乳后30分鐘再進行照射。若黃疸持續10天未消退或嗜睡拒奶,需考慮母乳性黃疸或膽道閉鎖可能,應及時進行經皮膽紅素檢測與肝功能檢查。日常可增加俯臥時間促進腸道蠕動,補充雙歧桿菌調節菌群平衡,避免使用茵梔黃等中成藥以防腹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