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假未完全干凈時不建議獻血,可能由激素波動、子宮內膜修復、鐵元素流失、免疫力暫時下降、感染風險增加等因素引起。
1、激素波動:
月經期間雌激素和孕激素水平變化較大,可能影響血液成分穩定性。獻血后身體需調動更多資源恢復,可能加重內分泌紊亂,導致經期延長或經量異常。
2、子宮內膜修復:
經期末段子宮內膜仍處于修復階段,此時獻血可能干擾子宮收縮功能。部分女性會出現血管代償性收縮,可能引發頭暈乏力等不適癥狀。
3、鐵元素流失:
單次月經平均失血約30-80ml,相當于流失15-40mg鐵元素。獻血200ml將額外損失約100mg鐵,可能誘發缺鐵性貧血,表現為面色蒼白、心悸氣短。
4、免疫力下降:
經期女性白細胞計數可能降低30%,與免疫球蛋白水平下降有關。獻血后短期免疫應答能力減弱,增加上呼吸道感染風險,可能出現低熱、咽痛等癥狀。
5、感染風險:
經血未凈時宮頸口尚未完全閉合,獻血穿刺可能形成雙重創面。操作不規范時,病原體可能通過血液循環引發盆腔感染,表現為下腹墜痛、異常分泌物。
建議等待經血徹底干凈3天后再獻血,期間可食用豬肝、菠菜、紅棗等富鐵食物,配合維生素C促進鐵吸收。避免劇烈運動減少體能消耗,每日保證7小時睡眠。獻血前需檢測血紅蛋白濃度,女性應≥115g/L,同時測量血壓需在90-140/60-90mmHg范圍內。獻血后24小時內避免提重物和高溫沐浴,注意穿刺部位保持干燥清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