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經周期是女性生殖健康的晴雨表,正常周期為21-35天,經期持續2-7天。經血顏色從鮮紅到暗紅均屬正常,日均出血量20-60毫升。周期異常可能提示多囊卵巢綜合征、甲狀腺功能異常等內分泌疾病。痛經分為原發性與繼發性,后者需排查子宮內膜異位癥等器質性疾病。基礎體溫監測、排卵試紙可輔助判斷排卵功能,避孕藥使用需遵醫囑。
1、周期規律:月經周期從經期第一天計算至下次經期前日,波動超過7天需就醫。記錄經期可發現異常出血模式,持續半年周期紊亂需檢查激素六項。黃體功能不足表現為周期縮短,多囊卵巢綜合征常伴周期延長。
2、經血特征:正常經血含子宮內膜碎片、纖溶酶,不凝結屬生理現象。經血發黑可能為氧化結果,大量鮮紅血塊需警惕子宮肌瘤。經期血紅蛋白下降>20g/L應排查月經過多,可補充鐵劑預防貧血。
3、疼痛管理:原發性痛經可用布洛芬、萘普生等前列腺素抑制劑。熱敷下腹可緩解子宮痙攣,每日30分鐘有氧運動降低痛經頻率。繼發性痛經需超聲排除子宮腺肌癥,腹腔鏡是診斷金標準。
4、避孕選擇:短效避孕藥調節周期需連續服用21天,緊急避孕藥含左炔諾孕酮。宮內節育器適合經量正常女性,皮下埋植劑有效期3年。避孕套正確使用率達98%,可阻斷性傳播疾病。
5、異常信號:非經期出血可能為排卵期出血或宮頸病變。經期發熱提示盆腔炎可能,劇烈嘔吐伴痛經需排除黃體破裂。絕經后出血必須排查子宮內膜癌,陰道超聲聯合診刮可確診。
經期飲食宜補充動物肝臟、深綠色蔬菜等富鐵食物,避免生冷刺激加重宮寒。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經期游泳需使用衛生棉條。婦科檢查建議每年一次,包括HPV篩查和乳腺觸診。圍絕經期女性可監測AMH評估卵巢儲備,激素替代治療需嚴格評估適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