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踝瘙癢性疙瘩可通過冷敷止癢、局部用藥、衣物調整、避免搔抓、就醫排查等方式緩解。可能由蚊蟲叮咬、接觸性皮炎、真菌感染、濕疹、蕁麻疹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癢:生理性瘙癢可立即用冰袋包裹毛巾冷敷10分鐘,低溫能收縮毛細血管減少組胺釋放。避免冰塊直接接觸皮膚,每日重復3-4次,配合爐甘石洗劑涂抹效果更佳。
2、局部用藥:蚊蟲叮咬可用含薄荷腦的清涼油,皮炎濕疹建議氫化可的松軟膏。真菌感染需聯苯芐唑乳膏,每日2次薄涂。用藥前需清潔患處,持續使用不超過1周。
3、衣物調整:選擇純棉透氣襪減少摩擦,褲腳避免過緊壓迫。新購衣物需鹽水浸泡去除化學殘留,洗滌時漂洗徹底。夏季可穿露踝鞋保持干燥。
4、避免搔抓:修剪指甲至圓弧形,夜間戴棉質手套。瘙癢劇烈時拍打代替抓撓,轉移注意力緩解。反復破損可能繼發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
5、就醫排查:伴隨發熱、關節腫痛需檢測抗鏈O抗體。慢性濕疹需斑貼試驗找過敏原,頑固真菌感染要鏡檢菌絲。突發風團樣疹考慮膽堿能性蕁麻疹。
日常減少穿塑膠鞋時間,運動后及時清潔腳踝褶皺處。飲食避免辛辣和海鮮等易致敏食物,補充維生素B族改善皮膚屏障。適度快走促進下肢血液循環,避免突然劇烈運動加重摩擦。睡眠時墊高下肢減輕靜脈淤血性瘙癢,床單每周用60℃熱水消毒。持續兩周無改善需皮膚鏡排除扁平苔蘚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