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后跟疼痛可通過非甾體抗炎藥、局部外用藥膏、肌肉松弛劑等方式緩解。該癥狀可能與足底筋膜炎、跟骨骨刺、運動損傷、肥胖或長期站立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晨起疼痛、局部壓痛、活動受限等癥狀。
1、非甾體抗炎藥:布洛芬、塞來昔布、雙氯芬酸鈉等藥物可減輕炎癥反應和疼痛。這類藥物通過抑制前列腺素合成發揮作用,適用于急性疼痛期,需注意胃腸道不良反應。
2、局部外用藥膏:氟比洛芬凝膠貼膏、雙氯芬酸二乙胺乳膠劑等可直接作用于疼痛部位。藥物經皮膚吸收能減少全身副作用,配合熱敷可增強滲透效果。
3、肌肉松弛劑:鹽酸乙哌立松、氯唑沙宗等可緩解肌肉痙攣性疼痛。這類藥物適用于伴隨小腿肌肉緊張的跟痛癥,可能引起嗜睡等副作用。
4、營養補充劑:氨基葡萄糖、硫酸軟骨素等可改善關節軟骨代謝。長期服用對退行性病變引起的疼痛有一定緩解作用,需持續使用2-3個月見效。
5、中藥制劑:活血止痛膠囊、骨筋丸等中成藥具有舒筋活絡功效。傳統方劑通過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發揮作用,適合慢性疼痛的輔助治療。
足部疼痛期間建議選擇低沖擊運動如游泳、騎自行車,避免爬樓梯或跳躍動作。每日溫水泡腳15分鐘可促進血液循環,使用足弓支撐墊能減輕行走壓力。飲食注意補充維生素D和鈣質,適量攝入深海魚、乳制品等抗炎食物。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出現明顯腫脹時需及時就醫排查應力性骨折等器質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