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窘迫可通過胎心監護、超聲檢查、生物物理評分、臍動脈血流監測、電子胎心監護等方式檢測。胎兒窘迫通常由胎盤功能不全、臍帶異常、母體疾病、胎兒缺氧、羊水過少等原因引起。
1、胎心監護:
胎心監護是監測胎兒窘迫的常用方法,通過記錄胎心率變化評估胎兒狀態。正常胎心率為110-160次/分,胎心監護可發現胎心率異常,如胎心過緩、胎心過速或胎心變異減少。胎心監護需在孕晚期定期進行,高危妊娠需增加監測頻率。
2、超聲檢查:
超聲檢查可評估胎兒生長發育、羊水量及胎盤情況。胎兒窘迫時可能出現羊水過少、胎兒生長受限等表現。超聲檢查還可觀察胎兒呼吸運動、肌張力等生物物理指標,輔助判斷胎兒宮內狀況。
3、生物物理評分:
生物物理評分通過超聲評估胎兒呼吸運動、胎動、肌張力及羊水量,結合胎心監護結果綜合評分。評分≤4分提示胎兒窘迫風險高,需進一步檢查或干預。該方法能較全面反映胎兒宮內狀態。
4、臍動脈血流監測:
多普勒超聲可測量臍動脈血流參數,評估胎盤循環功能。胎兒窘迫時可能出現臍動脈血流阻力增高、舒張期血流缺失或反向等異常。臍動脈血流監測對預測胎兒缺氧具有較高價值。
5、電子胎心監護:
電子胎心監護可連續記錄胎心率及宮縮情況,通過分析胎心率基線、變異及加速減速等指標判斷胎兒狀態。異常圖形如晚期減速、變異減速等提示胎兒窘迫可能,需結合臨床情況處理。
孕期保持均衡營養攝入,適當補充鐵劑預防貧血,適度運動促進血液循環。避免長時間仰臥位,選擇左側臥位改善子宮胎盤血流。定期產檢,遵醫囑進行胎心監護及超聲檢查,發現胎動異常及時就醫。控制妊娠期高血壓、糖尿病等基礎疾病,減少胎兒窘迫風險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