輸尿管息肉可通過經尿道電切術、輸尿管鏡手術等方式治療,通常由慢性炎癥刺激、輸尿管結石摩擦、先天性發育異常、長期導尿管留置、致癌物接觸等原因引起。
1、電切術治療:經尿道電切術是常見微創方式,利用高頻電流切除息肉組織,適用于直徑小于2厘米的帶蒂息肉。術后需留置導尿管3-5天,定期膀胱沖洗可降低感染風險。該手術出血量少,恢復期約1-2周。
2、輸尿管鏡手術:輸尿管軟鏡可處理腎盂及上段輸尿管息肉,鈥激光能精準汽化病灶。手術需全身麻醉,術后可能發生輸尿管狹窄,需定期復查尿路造影。該方法對多發性息肉效果顯著,復發率低于15%。
3、炎癥控制:慢性尿路感染是主要誘因,可能與大腸桿菌、變形桿菌感染有關,通常表現為尿頻、排尿灼痛等癥狀。急性期需使用左氧氟沙星、頭孢曲松等抗生素,療程不少于2周。日常需保持每日飲水2000ml以上。
4、結石處理:輸尿管結石長期摩擦黏膜易誘發息肉,可能與代謝異常、尿路梗阻等因素有關。5mm以下結石可通過多飲水配合排石顆粒排出,較大結石需體外沖擊波碎石。術后需每半年復查泌尿系超聲。
5、致癌物規避:長期接觸聯苯胺、β-萘胺等化學物質會增加惡變風險。職業暴露人群應佩戴防護裝備,每年進行尿脫落細胞學檢查。戒煙可降低50%的尿路上皮腫瘤發生率,每日維生素E攝入量建議達15mg。
術后康復期應避免劇烈運動及重體力勞動,飲食以低草酸、高纖維為主,推薦食用冬瓜、薏仁等利尿食材。定期進行尿常規及膀胱鏡復查,發現血尿或排尿異常需及時就診。保持會陰部清潔可降低復發風險,夜間排尿1-2次有助于減少尿液濃縮刺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