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移植后可通過規律服藥、預防感染、監測指標、調整飲食、適度運動等方式護理。腎移植通常由免疫排斥反應、藥物副作用、感染風險、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等因素引起。
免疫抑制劑需長期服用以預防排斥反應,常用藥物包括他克莫司、霉酚酸酯、潑尼松。漏服或自行減藥可能誘發急性排斥,表現為移植腎區疼痛、血肌酐升高。每日設定固定服藥時間,使用分藥盒輔助記憶。
免疫抑制狀態增加感染風險,可能與白細胞減少、皮膚黏膜屏障受損有關。術后半年內避免接觸人群密集場所,外出佩戴口罩。出現發熱、咳嗽、尿頻等癥狀時需及時檢測C反應蛋白、降鈣素原等感染指標。
定期檢測血肌酐、尿素氮評估腎功能,他克莫司血藥濃度需維持在5-10ng/ml。血壓波動超過140/90mmHg或血糖持續升高提示代謝異常,需通過動態血壓監測、糖化血紅蛋白檢測進一步評估。
低鹽飲食控制高血壓風險,每日鈉攝入量不超過3g。高尿酸血癥患者需限制動物內臟、海鮮攝入。蛋白質攝入量調整為1-1.2g/kg/天,優先選擇雞蛋、魚肉等優質蛋白。
術后3個月可進行散步、太極拳等低強度運動,心率控制在220-年齡×60%以下。避免籃球、足球等對抗性運動,防止移植腎區受外力撞擊。每周運動3-5次,每次不超過30分鐘。
腎移植后飲食需保證充足熱量但控制精制糖攝入,每日蔬菜不少于500g。術后6個月內避免游泳、泡溫泉等可能接觸病原體的活動。建立包含移植醫生、營養師、康復師的多學科隨訪體系,每3個月復查移植腎超聲和免疫功能。出現持續蛋白尿、血尿或腎功能急劇下降時需立即就醫排查慢性排斥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