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草轉氨酶是存在于心肌、肝臟等組織中的一種酶,臨床檢測主要用于評估肝臟或心臟損傷程度。
谷草轉氨酶全稱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催化天門冬氨酸與α-酮戊二酸的轉氨基反應。該酶在能量代謝中起關鍵作用,正常生理狀態下血清含量較低,主要存在于細胞線粒體內。
心肌細胞含量最高,肝細胞次之,骨骼肌、腎臟、胰腺等組織也有分布。當這些器官的細胞膜完整性受損時,胞內酶會釋放入血導致血清濃度升高。
常與谷丙轉氨酶聯合檢測,兩者比值可輔助判斷損傷來源。心肌梗死時AST顯著升高,急性肝炎時ALT升高更明顯。檢測值超過參考值上限2倍具有臨床意義。
可能與病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病、藥物性肝損傷等因素有關,通常表現為乏力、食欲減退、黃疸等癥狀。心肌炎、肌營養不良等疾病也會導致指標異常。
輕度升高需結合其他指標綜合判斷,建議復查并排查誘因。顯著升高需完善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必要時進行肝穿刺活檢。戒酒、避免肝毒性藥物是基礎干預措施。
日常需保持低脂高蛋白飲食,適量補充維生素B族和奶薊草提取物。規律有氧運動有助于改善肝臟代謝功能,但急性期應限制劇烈運動。建議每3-6個月監測肝功能指標,出現持續異常需及時肝病科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