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全景片拍攝的必要情況包括牙列不齊矯正前評估、智齒阻生診斷、頜骨腫瘤篩查、種植牙術前規劃、牙周病骨吸收程度判斷等五種典型場景。
牙列不齊患者矯正前需通過全景片觀察全口牙根走向、牙槽骨高度及埋伏牙位置。全景片能清晰顯示第三磨牙與下頜神經管關系,避免矯正過程中發生牙根吸收風險。對于存在多生牙或乳牙滯留的病例,全景片可輔助制定拔牙方案。
阻生智齒伴有反復冠周炎或鄰牙齲壞時需拍攝全景片。影像可明確智齒傾斜角度、牙根分叉形態及與鄰牙接觸關系。水平阻生智齒可能壓迫第二磨牙牙根導致牙槽骨吸收,近中阻生易形成食物嵌塞區。
頜骨膨隆伴麻木感患者需排除頜骨囊腫或腫瘤。全景片能顯示頜骨內病損范圍,成釉細胞瘤典型表現為多房性透射影伴牙根吸收,骨纖維異常增殖癥可見磨玻璃樣改變。對于可疑惡性病變需結合CT進一步檢查。
缺牙區骨高度不足5mm時需全景片測量剩余牙槽嵴高度。下頜后牙區種植需評估下頜管位置,上頜竇底提升術前需確認竇腔形態。多顆牙缺失病例可通過全景片計算理想植入角度。
中重度牙周炎患者每年需拍攝全景片監測骨吸收進展。影像可顯示垂直型骨缺損、根分叉病變及根尖周陰影。伴有牙齒松動移位時,全景片能輔助判斷預后及拔牙指征。
日常口腔保健中建議每3-5年拍攝基線全景片,糖尿病患者需縮短至每年1次。檢查前去除金屬飾品避免偽影,妊娠期婦女非必要不拍攝。保持良好口腔衛生習慣,定期潔牙可減少牙周病導致的骨吸收。均衡攝入鈣磷維生素D,適度咀嚼硬質食物促進頜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