龜頭炎可通過保持局部清潔、避免刺激物接觸、規范用藥、控制基礎疾病、定期復查等方式治療。龜頭炎通常由細菌感染、真菌感染、局部刺激、過敏反應、糖尿病等因素引起。
1、清潔護理:
每日用溫水清洗龜頭及包皮內側,避免使用肥皂或沐浴露等堿性清潔劑。清洗后徹底擦干水分,保持局部干燥。包皮過長者需將包皮完全翻起清洗,防止污垢堆積。合并包莖者建議炎癥控制后行包皮環切術。
2、避免刺激:
穿著寬松透氣的純棉內褲,減少衣物摩擦。暫停性生活至痊愈,避免交叉感染。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酒精等。局部禁用含香精的洗劑或護膚品,防止化學刺激加重炎癥。
3、藥物規范:
細菌性龜頭炎可外用莫匹羅星軟膏、夫西地酸乳膏或紅霉素軟膏。真菌感染需使用克霉唑乳膏、硝酸咪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藥物。過敏性龜頭炎需口服氯雷他定聯合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激素類藥物連續使用不超過1周。
4、疾病管理:
糖尿病患者需嚴格控制血糖,血糖波動易誘發真菌感染。肥胖患者需減重改善局部潮濕環境。反復發作的龜頭炎需排查梅毒、生殖器皰疹等性傳播疾病,伴侶需同步檢查治療。
5、監測隨訪:
治療3天后未緩解或出現潰瘍、膿液需復診。用藥期間觀察是否出現皮膚萎縮、色素沉著等副作用。愈后每半年檢查包皮情況,包皮過長者建議擇期手術,降低復發風險。
日常飲食建議增加酸奶、大蒜等富含益生菌和抗菌成分的食物,適量補充維生素C增強免疫力。避免久坐和劇烈運動導致的局部悶熱,可選擇游泳、快走等透氣性運動。合并糖尿病者需監測餐后血糖,將糖化血紅蛋白控制在7%以下。配偶或性伴侶出現異常分泌物時需共同治療,治療期間所有貼身衣物需沸水消毒并陽光暴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