蕁麻疹可通過冷敷止癢、避免抓撓、排查過敏原、減少壓力刺激、補充維生素C等方式緩解。蕁麻疹通常由食物過敏、藥物反應、感染因素、物理刺激、自身免疫異常等原因引起。
1、冷敷止癢:
局部冷敷能收縮毛細血管,減輕組胺釋放導致的皮膚紅腫和瘙癢。使用干凈毛巾包裹冰袋,每次冷敷不超過10分鐘,間隔2小時重復。避免直接接觸冰塊防止凍傷,冷敷后涂抹無香精保濕霜保護皮膚屏障。
2、避免抓撓:
機械性摩擦會加劇肥大細胞脫顆粒,導致風團擴散。夜間可佩戴棉質手套,修剪指甲至光滑。穿寬松純棉衣物減少摩擦,洗澡水溫控制在37℃以下,避免使用堿性肥皂刺激皮膚。
3、排查過敏原:
記錄發病前24小時飲食清單,常見致敏食物包括海鮮、堅果、蛋類等。暫停使用新換的沐浴露、洗衣劑等化學制品。塵螨過敏者需每周用60℃熱水清洗床品,花粉季節關閉門窗并使用空氣凈化器。
4、減少壓力刺激:
精神緊張會通過神經肽P物質誘發膽堿能性蕁麻疹。每日進行腹式呼吸訓練,每次10分鐘。瑜伽、冥想等可降低皮質醇水平,避免熬夜保證23點前入睡,維持交感神經平衡。
5、補充維生素C:
維生素C能穩定肥大細胞膜,抑制組胺合成。每日攝入獼猴桃、鮮棗等富含維生素C的水果200克,或飲用檸檬泡水。合并慢性蕁麻疹者可聯合使用葡萄籽提取物等抗氧化劑。
急性蕁麻疹發作期建議選擇燕麥粥、冬瓜湯等低敏飲食,避免辛辣食物和酒精。適度進行游泳、八段錦等溫和運動促進血液循環,但需避免劇烈運動誘發膽堿能性蕁麻疹。貼身衣物需單獨手洗暴曬,居住環境濕度建議保持在50%-60%。若風團持續超過6周或伴隨呼吸困難,需及時皮膚科就診排查慢性蕁麻疹或血管性水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