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燒38度可通過物理降溫、藥物干預、調整活動強度等方式緩解,通常由病毒感染、細菌感染、環(huán)境因素、免疫反應、脫水等原因引起。
體溫38度屬于低熱范疇,優(yōu)先選擇溫水擦浴、退熱貼等物理方式降溫。避免酒精擦拭或冰敷等刺激性方法,重點擦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分布區(qū)域。物理降溫需每30分鐘復測體溫,持續(xù)高熱需結合其他干預措施。
對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洛索洛芬鈉等解熱鎮(zhèn)痛藥適用于體溫超過38.5度的情況。藥物使用需間隔4-6小時,24小時內不超過4次。用藥期間需監(jiān)測肝腎功能,兒童需嚴格按體重計算劑量。
低熱狀態(tài)下應避免劇烈運動或長時間戶外活動。可選擇室內靜態(tài)娛樂,單次活動時間控制在30分鐘內。外出需避開極端天氣,隨身攜帶退熱藥物及飲用水,出現頭暈乏力等癥狀立即終止活動。
病毒性感冒、扁桃體炎等常見感染可能引起38度發(fā)熱。伴隨咽痛、咳嗽癥狀時可使用連花清瘟膠囊、蒲地藍等抗病毒藥物。細菌性感染需通過血常規(guī)確認,必要時使用阿莫西林、頭孢克肟等抗生素。
發(fā)熱加速體液蒸發(fā),每日飲水量需達到2000-2500ml。可交替飲用淡鹽水、椰子水、檸檬蜂蜜水等電解質飲品。觀察尿液顏色保持淡黃為宜,出現口干舌燥需警惕脫水。
發(fā)熱期間建議選擇燕麥粥、南瓜羹等易消化食物,避免辛辣刺激飲食。保持每日7-8小時睡眠,臥室溫度維持在24-26度。若72小時內體溫未降或出現嗜睡、抽搐等癥狀需急診處理。恢復期可進行散步、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運動后體溫升高超過0.5度應暫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