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鼻血可通過局部壓迫、鼻腔潤滑、止血藥物等方式治療,通常由鼻腔干燥、外傷、高血壓、凝血功能障礙、鼻中隔偏曲等原因引起。
1、局部壓迫:
鼻腔前部出血時,身體前傾并用拇指食指捏住鼻翼兩側10-15分鐘,通過物理壓迫止血。避免仰頭防止血液倒流嗆咳,冰敷鼻梁可促進血管收縮。反復出血需排除鼻腔血管畸形。
2、鼻腔潤滑:
干燥導致的黏膜破損可用生理鹽水噴霧濕潤鼻腔,或涂抹紅霉素軟膏、凡士林保護創面。室內濕度建議維持在50%-60%,冬季使用加濕器減少黏膜水分蒸發。
3、止血藥物:
凝血功能異常者可短期使用止血敏、氨甲環酸、維生素K1等促凝血藥物。高血壓患者需監測血壓,硝苯地平、氨氯地平等降壓藥可降低血管破裂風險。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4、病因處理:
鼻中隔偏曲可能與反復單側出血有關,表現為鼻塞、頭痛等癥狀,嚴重時需鼻中隔成形術。血液病常伴隨牙齦出血、皮下瘀斑,需完善凝血四項檢查。
5、醫療干預:
持續出血超過30分鐘需急診處理,醫生可能采用硝酸銀燒灼、射頻止血或前鼻孔填塞。過敏性鼻炎患者可聯用布地奈德鼻噴霧劑控制黏膜炎癥。
日常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柑橘類水果和獼猴桃,維生素K豐富的菠菜、西蘭花有助于改善凝血功能。避免用力擤鼻或挖鼻孔,高血壓患者需低鹽飲食并控制每日鈉攝入量低于5克。運動時選擇瑜伽、散步等低強度項目,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血壓驟升。鼻腔持續出血或伴隨視力模糊、意識改變需立即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