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認為少精癥可能由腎精虧虛、脾虛濕困、肝郁氣滯、濕熱下注、氣血不足等原因引起。
1、腎精虧虛:先天稟賦不足或房勞過度耗傷腎精,導致生殖之精生成不足。表現為精子數量減少、腰膝酸軟。日常可食用黑芝麻、枸杞子、山藥等滋補腎精,避免熬夜及過度勞累。
2、脾虛濕困: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水谷精微運化失常,濕濁內停影響精室。常見精子密度低、體倦乏力。建議用茯苓、薏苡仁、白術健脾祛濕,忌食生冷油膩。
3、肝郁氣滯:情志不暢致肝失疏泄,氣機郁滯阻礙精道。多伴脅脹、情緒抑郁。宜用玫瑰花、柴胡疏肝解郁,配合拍打肝經,保持情緒舒暢。
4、濕熱下注:嗜食辛辣或外感濕熱,下注精室擾動精關。可見精液黃濁、陰囊潮濕。需用黃柏、車前草清熱利濕,避免久坐憋尿。
5、氣血不足:久病體虛或失血過多,氣血生化乏源難以充養精室。癥見精子活力差、面色蒼白。建議服用黃芪、當歸補益氣血,適當練習八段錦增強體質。
日常可多食牡蠣、核桃、桑葚等益精食物,避免穿緊身褲壓迫會陰。適度練習太極拳、五禽戲等傳統功法,促進氣血運行。長期未改善需配合針灸關元、腎俞等穴位,或服用五子衍宗丸、右歸丸等方劑調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