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脂肪粒醫學上稱為口腔黏膜脂肪沉積癥可通過藥物溶解、局部治療等方式改善,常用藥物包括維A酸乳膏、水楊酸軟膏、過氧化苯甲酰凝膠等。口腔脂肪粒通常由皮脂腺分泌異常、局部刺激或代謝因素引起。
1、維A酸乳膏:
維A酸乳膏通過調節角質形成和皮脂腺功能,促進脂肪粒消退。該藥物適用于表淺型脂肪粒,使用時可能出現局部干燥或脫屑。需避免接觸口腔黏膜破損處,孕婦及哺乳期女性禁用。
2、水楊酸軟膏:
水楊酸具有角質溶解作用,能軟化脂肪粒表層角質使其脫落。濃度通常選擇3%-5%,使用時需注意可能引起輕微刺痛感。糖尿病患者及皮膚敏感者應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3、過氧化苯甲酰凝膠:
過氧化苯甲酰通過氧化作用分解皮脂,適用于炎癥性脂肪粒。該藥物可能使患處暫時性發白,避免與眼周及黏膜接觸。與其他外用藥物聯合使用時需間隔2小時以上。
4、抗生素軟膏:
如紅霉素軟膏可用于合并感染的脂肪粒,通過抑制細菌繁殖控制繼發炎癥。長期使用可能導致細菌耐藥性,連續使用不超過7天為宜。過敏體質者需先行皮試。
5、中藥提取物制劑:
含積雪草苷、丹參酮等成分的藥膏具有抗炎和促進吸收作用。這類藥物作用較溫和,適合反復發作的脂肪粒患者。使用期間應忌食辛辣刺激食物。
口腔脂肪粒患者日常需保持口腔清潔,使用軟毛牙刷避免機械刺激,限制高脂飲食攝入。建議每日飲用綠茶或菊花茶等具有清熱作用的飲品,避免熬夜和壓力因素影響皮脂分泌。若脂肪粒持續增大或伴有疼痛出血,應及時就診口腔科排除其他黏膜病變。規律作息和補充維生素B族有助于預防復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