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難產可能由胎兒過大、母體骨盆狹窄、妊娠期糖尿病、產程異常及分娩體位不當等因素引起。
1、胎兒過大:
胎兒體重超過4000克巨大兒是肩難產的主要危險因素。胎兒肩部與母體骨盆比例失衡,導致胎頭娩出后肩部卡在恥骨聯合后方。妊娠期營養過剩、遺傳因素或妊娠期糖尿病均可增加巨大兒風險。臨床處理需調整分娩體位或采用旋肩術等手法助產。
2、骨盆狹窄:
母體骨盆解剖結構異常,如扁平骨盆或漏斗型骨盆,會縮小骨產道空間。這類情況常見于身材矮小或骨盆發育異常的產婦,孕期骨盆測量可提前評估風險。分娩時可能需要采用屈大腿位或會陰側切擴大產道空間。
3、妊娠期糖尿病:
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胎兒軀干生長速度超過頭部,形成不對稱性巨大兒。這類胎兒胸肩徑顯著增寬,肩部娩出阻力增加。孕期需嚴格監測血糖,必要時提前計劃剖宮產。
4、產程異常:
第二產程延長或急產均可能引發肩難產。宮縮過強使胎頭過快娩出,而肩部未充分旋轉;產程停滯則導致胎肩嵌頓在骨盆入口。助產士需警惕"龜縮征"胎頭回縮這一典型預警信號。
5、分娩體位不當:
傳統截石位可能加重恥骨聯合對胎肩的壓迫。采用側臥位或手膝位可增加骨盆徑線1-2厘米,McRoberts體位雙腿極度屈曲能使骶骨旋轉,是處理肩難產的一線手法。
預防肩難產需從孕期開始系統管理,包括控制體重增長、篩查妊娠期糖尿病及定期評估胎兒生長情況。分娩時避免過度牽拉胎頭,出現肩難產征兆應立即啟動標準化處理流程。產后需關注新生兒臂叢神經損傷及鎖骨骨折等并發癥,產婦則需檢查軟產道損傷情況。建議所有孕婦參加分娩教育課程,了解正確用力技巧和體位調整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