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脂瘤主要分為先天性膽脂瘤和后天性膽脂瘤兩類,具體包括表皮樣囊腫、中耳膽脂瘤、外耳道膽脂瘤、顱內膽脂瘤和脊柱膽脂瘤等類型。
表皮樣囊腫屬于先天性膽脂瘤,由胚胎期外胚層組織殘留形成,多發生于顱內橋小腦角區或脊柱椎管內。囊腫內含有角質蛋白和膽固醇結晶,生長緩慢但可能壓迫周圍神經結構。典型表現為頭痛、面部麻木或聽力下降,需通過MRI檢查確診。手術全切是主要治療方式,術后需定期復查防止復發。
后天性中耳膽脂瘤常繼發于慢性中耳炎,上皮組織向中耳腔遷移堆積形成。特征性癥狀包括耳流膿、傳導性耳聾和鼓膜穿孔,CT顯示中耳骨質破壞。治療需行乳突根治術清除病灶,嚴重者需同期實施鼓室成形術。術后需避免耳道進水,定期清理術腔痂皮。
外耳道膽脂瘤多因耵聹栓塞或不當挖耳導致上皮脫落堆積,形成白色鱗屑狀團塊?;颊咧髟V耳悶脹感、瘙癢及聽力減退,耳鏡檢查可見典型"洋蔥皮"樣結構。早期可通過碳酸氫鈉溶液軟化后取出,較大病灶需在耳內鏡下清理,合并感染時需聯用氧氟沙星滴耳液。
顱內膽脂瘤好發于鞍區或腦室系統,可能引起垂體功能低下、視力視野缺損等癥狀。MRI表現為T1低信號、T2高信號的占位病變,增強掃描無強化。治療采用神經內鏡輔助下顯微手術,對包裹重要血管神經的病灶可部分切除后輔助伽瑪刀治療。
脊柱膽脂瘤多見于胸腰段椎管,可導致進行性下肢無力、大小便功能障礙。CT顯示椎管擴大伴椎體后緣侵蝕,MRI可見硬膜外占位壓迫脊髓。手術需在神經電生理監測下進行椎板切除減壓,術后配合甲鈷胺營養神經,遺留神經功能障礙者需康復訓練。
膽脂瘤患者術后應保持低膽固醇飲食,限制動物內臟和蛋黃攝入,適當補充維生素B族。日常避免劇烈頭部晃動或脊柱扭轉動作,中耳及外耳道膽脂瘤患者需嚴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建議每半年復查一次影像學檢查,出現頭痛加重、聽力驟降或肢體麻木需立即就診。游泳時使用專業耳塞防護,脊柱術后患者可進行游泳等低沖擊運動促進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