掏耳朵可通過棉簽清潔、滴耳液軟化、專業采耳、避免工具深入、控制頻率等方式處理。耳垢堆積可能由外耳道狹窄、耵聹分泌旺盛、炎癥刺激、耳道畸形、真菌感染等因素引起。
1、棉簽清潔:外耳道口分泌物可用無菌棉簽輕輕旋轉擦拭,避免將棉簽深入耳道內部。棉簽僅適用于清除可見區域耳垢,過度使用可能將耳垢推向鼓膜方向,導致耵聹栓塞。操作時保持頭部側傾,動作需輕柔緩慢。
2、滴耳軟化:頑固性耳垢可使用碳酸氫鈉滴耳液、過氧化氫溶液或橄欖油進行軟化。液體溫度需接近體溫,每次滴入3-5滴后保持側臥姿勢10分鐘,連續使用3天可使堅硬耵聹充分軟化,便于后續沖洗清除。
3、專業采耳:醫療機構采用耳內鏡引導下的負壓吸引或生理鹽水沖洗法。耳鼻喉科配備的耵聹鉤、微型吸引器能精準清除栓塞物,沖洗時水溫需維持在37℃左右,水流壓力控制在0.3-0.5大氣壓。
4、工具禁忌:禁止使用發卡、牙簽等尖銳物品掏耳,這些工具可能劃傷外耳道皮膚引發感染。耳道皮膚損傷后易繼發外耳道炎,表現為耳痛、滲液,嚴重者可導致鼓膜穿孔影響聽力。
5、頻率控制:健康人群每月清理1-2次即可,過度掏耳會破壞耳道酸性環境。外耳道具有自潔功能,咀嚼運動時耳垢會自然排出。油性耵聹體質者可適當增加至每周1次表面清潔。
日??墒秤酶缓S生素A的胡蘿卜、動物肝臟促進耳道皮膚健康,游泳時佩戴耳塞預防進水。出現耳痛、耳鳴或聽力下降需及時就診,糖尿病患者尤其要避免自行處理耳垢。兒童建議每半年接受專業耳科檢查,老年人需警惕耵聹栓塞誘發的傳導性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