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急性期皮疹通常出現在感染后2-4周,表現為紅色斑丘疹或玫瑰糠疹樣皮損,多分布于軀干和面部。皮疹可能伴隨發熱、淋巴結腫大等癥狀,具有自限性但需警惕免疫系統異常反應。
1、形態特征:急性期皮疹多為直徑5-10毫米的紅色斑疹或丘疹,部分呈現玫瑰色鱗屑狀。皮疹通常不伴瘙癢或僅有輕度刺癢,與普通藥疹或病毒疹相比邊界更為模糊。這種皮損是HIV病毒血癥期免疫應答的皮膚表現,約30%-50%感染者會出現。
2、分布規律:皮疹好發于前胸、后背及肩頸部,面部尤其是前額也常見。四肢遠端較少受累,手掌腳底通常保持正常。皮損呈對稱性分布,可能融合成片但不會出現水皰或膿皰,這種分布特點有助于與其他感染性皮疹鑒別。
3、伴隨癥狀:80%患者出現38℃以上發熱,60%伴有全身淋巴結腫大。部分患者存在咽痛、關節痛等類流感癥狀,口腔黏膜可能出現潰瘍。這些癥狀與皮疹共同構成急性逆轉錄病毒綜合征,是HIV早期感染的典型表現。
4、持續時間:皮疹通常在出現后5-8天自行消退,最長不超過2周。皮損消退后可能遺留暫時性色素沉著,但不會產生瘢痕。若皮疹持續超過3周或反復發作,需考慮合并其他機會性感染或藥物過敏反應。
5、鑒別診斷:需排除EB病毒疹、梅毒二期疹及藥物過敏反應。HIV相關皮疹往往不伴明顯瘙癢,且抗生素治療無效。出現不明原因皮疹伴持續發熱時,建議在窗口期后4-6周進行HIV抗體檢測確認。
急性期皮疹消退后應保持皮膚清潔,避免暴曬刺激。日常飲食增加富含維生素A、E的食物如胡蘿卜、堅果,適度進行低強度運動如散步、瑜伽。皮疹發作期間避免搔抓,穿著寬松棉質衣物減少摩擦,若出現皮損滲液或持續高熱需立即就醫進行抗病毒治療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