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底超聲檢查可篩查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主要包括壓力性尿失禁、盆腔器官脫垂、肛提肌損傷、膀胱膨出及直腸膨出五種常見疾病。
1、壓力性尿失禁:
盆底超聲能動態觀察尿道膀胱連接部移動度,評估尿道括約肌功能。當腹壓增加時出現不自主漏尿,超聲可見尿道旋轉角增大、膀胱頸下移等特征性表現。輕中度患者可通過凱格爾運動改善,重度需考慮懸吊術治療。
2、盆腔器官脫垂:
通過測量膀胱頸、子宮頸及直腸壺腹位置變化,判斷子宮脫垂、陰道穹窿脫垂程度。常見于經產婦或絕經后女性,表現為下墜感或腫物脫出。輕度脫垂使用子宮托保守治療,III度以上需行盆底重建手術。
3、肛提肌損傷:
高頻超聲能清晰顯示肛提肌撕裂、變薄等結構性損傷,多見于難產或產鉗助產患者。這類損傷可能導致排便功能障礙或性交痛,生物反饋訓練是首選康復手段,嚴重裂傷需手術修復。
4、膀胱膨出:
超聲可量化膀胱后壁突入陰道的程度,表現為排尿困難、尿頻等癥狀。長期腹壓增高是主要誘因,早期通過避免重體力勞動和膀胱訓練改善,膨出超過處女膜緣需行膀胱懸吊術。
5、直腸膨出:
檢查時可見直腸前壁向陰道后壁突出,形成疝囊結構?;颊叱S信疟悴槐M感或需手助排便,便秘會加重病情。調整膳食纖維攝入和排便習慣是關鍵,重度膨出需經肛或經陰道手術修補。
建議檢查前1小時排空膀胱,穿著寬松衣物便于暴露檢查部位。產后42天、圍絕經期女性及長期便秘者應定期篩查,發現異常需結合尿流動力學檢查進一步評估。日常堅持盆底肌鍛煉,避免久蹲、久站等增加腹壓的動作,控制體重在合理范圍,攝入足夠膳食纖維預防便秘,這些措施有助于維護盆底健康。出現持續漏尿、下體墜脹感或排便異常時,建議盡早就醫明確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