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松弛可通過排便控制力、肛門指檢和日常癥狀綜合判斷。
肛門松弛主要表現為排便控制能力下降,如頻繁出現便意但無法順利排出、排便后仍有殘留感、咳嗽或打噴嚏時漏便等情況。輕度松弛可能僅表現為偶爾的控便困難,重度松弛則可能出現持續性大便失禁。臨床診斷需結合肛門指檢評估括約肌張力,必要時通過肛門直腸測壓或超聲檢查明確程度。
1、自我觀察癥狀:
日常注意排便習慣變化是初步判斷依據。若發現需用手輔助排便、內褲常被糞便污染、肛門部位有下墜感或異物感,可能提示括約肌功能減弱。長期便秘者用力排便可能導致肛提肌損傷,產后女性因盆底肌受損也易出現松弛。夜間不自覺排便是重度松弛的典型表現。
2、醫學檢查方法:
專科醫生通過肛門指檢可感知括約肌收縮力度和肛管靜息壓。肛門直腸測壓能量化評估直腸感覺功能和括約肌壓力值,影像學檢查如動態磁共振可觀察盆底結構變化。對于神經損傷導致的松弛,需配合肌電圖檢查明確病因。
改善肛門松弛需針對性進行盆底肌訓練,如凱格爾運動每日3組每組15次收縮肛門,配合提肛運動增強肌力。飲食增加膳食纖維攝入量至每日30克,推薦燕麥、火龍果等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小時活動5分鐘促進血液循環。癥狀持續加重或影響生活質量時,需考慮手術治療如括約肌成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