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期紊亂可通過調整作息、改善飲食、情緒管理、適度運動、藥物干預等方式調理。生理期紊亂通常由內分泌失調、營養不良、精神壓力、體重異常、多囊卵巢綜合征等原因引起。
保持規律作息有助于穩定內分泌系統。建議每天固定時間入睡和起床,保證7-8小時睡眠。避免熬夜,夜間23點前入睡有利于褪黑激素分泌。午間可安排20-30分鐘小憩,但避免白天睡眠過長影響夜間睡眠質量。
均衡營養攝入對月經周期調節至關重要。增加富含鐵元素的食物如動物肝臟、菠菜,補充維生素E含量高的堅果、鱷梨。減少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經期前后可飲用生姜紅糖水、玫瑰花茶等溫性飲品。
長期精神緊張會通過下丘腦-垂體-卵巢軸影響激素分泌。練習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放松技巧,每天進行10-15分鐘。建立情緒宣泄渠道,可通過寫日記、與親友傾訴等方式緩解壓力,避免情緒劇烈波動。
規律運動能改善盆腔血液循環。選擇瑜伽、游泳、快走等中低強度運動,每周3-5次,每次30-45分鐘。避免經期劇烈運動,可進行舒緩的伸展運動。體重異常者需通過運動將BMI控制在18.5-23.9正常范圍。
多囊卵巢綜合征等病理性因素需醫療介入。短效避孕藥如屈螺酮炔雌醇片、炔雌醇環丙孕酮片可調節周期,中藥如當歸、川芎、益母草等組成方劑也有調理作用。伴隨痤瘡、多毛等癥狀時,需檢測性激素六項后針對性用藥。
建立包含全谷物、優質蛋白、新鮮蔬果的飲食結構,避免過度節食或暴飲暴食。堅持每周150分鐘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搭配2-3次抗阻訓練。注意經期衛生護理,選擇透氣棉質衛生用品,每2-3小時更換。記錄月經周期變化,持續3個月以上紊亂需婦科就診排查器質性疾病。保持會陰部清潔干燥,避免盆浴和性生活。冬季注意腰腹部保暖,可配合艾灸關元、三陰交等穴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