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瘡包括內痔、外痔、混合痔,是肛門直腸底部及肛門粘膜的靜脈叢發生曲張而形成的一個或多個柔軟的靜脈團的一種慢性疾病。通常當排便時持續用力,造成此處靜脈內壓力反復升高,靜脈就會腫大。痔瘡困擾著患者,而對于癥狀較輕的患者,應該采用什么樣的治療方法比較好呢?
輕微痔瘡患者藥物治療,全方位用藥局部為主,一般外用藥比口服藥好。因為口服藥只能軟化大便,并不能直接針對痔瘡的病根來治療,最多能起到一個緩解作用,也就是"治標不治本"。
針對不同病情的痔瘡患者,用藥各有不同。對于心血管疾病的痔瘡患者,要多吃活血化淤的藥后再進行治療,不要口服止血。患有痔瘡的孕婦不要用含有麝香的藥物進行治療,因為對胎兒的發育不利,嚴重者甚至引起流產。糖尿病的痔瘡患者最好外用抗生(菌)素藥栓。很多人都沒有掌握痔瘡用藥的規律,習慣在便后用藥,認為便后使用洗劑可以對瘡口進一步消毒,再涂上膏劑"更牢靠"。
外用藥物:一是采用清熱解毒,固脫澀腸的中藥,煎湯外洗,如苦參湯。可用于各種病人,均有較好療效。二是運用皮膚易吸收之中藥或中西藥合劑,作成藥膏、藥布、貼于臍部或骶尾部之長強穴進行治療,也有很好的療效。
正確的用藥應該是在便前,目的是減輕大便對直腸的摩擦,減少出血的可能。另外注意的是,在使用藥物時,一定要調整原有的不好的生活習慣,做到每日清洗一次肛門,嚴重者最好便后清洗。要養成按時排便,定時休息的好習慣,飲食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