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經常開具蒙脫石散、質子泵抑制劑、抗菌藥物、益生菌,這個組合去治療腸胃炎……您們是如何交待用藥秩序的?
蒙脫石與奧美拉唑、環丙沙星、益生菌聯用,如何確定秩序和間隔?
醫師一般特別標注蒙脫石散是飯前的……我之前交待是:飯前先付蒙脫石散,半小時后質子泵抑制劑,飯后半小時抗菌藥,飯后2小時益生菌。
蒙脫石與奧美拉唑、環丙沙星、益生菌聯用,如何確定秩序和間隔?
今天,我們不去討論醫師處方的合理性,只討論四種藥物的服藥的先后秩序。
一、蒙脫石對部分藥物的吸附率
蒙脫石的藥用價值,早在唐代《本草拾遺》中就有記載:“主治草藥及諸菌毒,去油垢”。
現已證明,蒙脫石通過“吸附”病毒、細菌、毒素、藥物,發揮“主治草藥及諸菌毒”的作用。
用藥交待:無論是西藥還是中藥,都要與蒙脫石至少間隔1小時以上。
蒙脫石與奧美拉唑、環丙沙星、益生菌聯用,如何確定秩序和間隔?
二、如何計算間隔時間?
蒙脫石散的常用劑量為:每次1袋(3g),每日三次。口服1袋蒙脫石散,剛好可以覆蓋正常成年人的整個胃腸壁,并且持續6小時以上。
血中藥物濃度的達峰時間(Tmax),可反應藥物的吸收速度。1.5個Tmax后,藥物基本完成在胃腸道的吸收。大部分藥物的吸收時間<6小時。
因此,應先服用其它藥物,1.5個Tmax后再服用蒙脫石散。
例如,口服環丙沙星的達峰時間(Tmax)為1~2小時,服用環丙沙星3小時后,再服用蒙脫石散。
三、口服緩控釋制劑,怎么辦?
緩控釋制劑,就是在胃腸道中緩慢釋放和吸收的制劑。例如,二甲雙胍緩釋片、硝苯地平控釋片、非洛地平緩釋片等。
二甲雙胍緩釋片的Tmax約7小時。也就是說,需要10.5小時(1.5個Tmax),二甲雙胍緩釋片才基本完成釋放和吸收過程。
蒙脫石對二甲雙胍的吸附高達99%。因此,如果正在服用二甲雙胍緩釋片,就盡量避免服用蒙脫石散。
或者,早餐前和午餐前服用蒙脫石散,晚餐時服用二甲雙胍緩釋片。
若口服24小時恒定釋放的硝苯地平緩釋片,或者口服每日2次的硝苯地平緩釋片,應盡量避免服用蒙脫石散。
四、奧美拉唑和蒙脫石散,誰先誰后?
雖然食物對奧美拉唑的吸收影響較小,但食物可刺激胃酸分泌。因此,要求早餐前服用質子泵抑制劑。
蒙脫石散也要求空腹服用,以保證蒙脫石散充分覆蓋在胃腸道黏膜表面。怎么辦?
奧美拉唑,每日一次,早餐前0.5小時吞服。早餐、午餐、晚餐后3小時再口服蒙脫石散。
H2受體抑制劑,同理。
蒙脫石與奧美拉唑、環丙沙星、益生菌聯用,如何確定秩序和間隔?
五、黃連素和慶大霉素,與眾不同
黃連素和慶大霉素,口服后吸收較少,在胃腸道中有高濃度,主要發揮局部抗菌作用。
蒙脫石散,對黃連素的吸附率高達97%,對慶大霉素的吸附率約60%。
因此,當蒙脫石散與黃連素、慶大霉素聯用時,至少應間隔6小時。
同理,口服萬古霉素治療難辨梭狀芽孢桿菌所致的偽膜性腸炎時,也應蒙脫石散至少間隔6小時。
六、與肝腸循環藥物,盡量避免聯用
肝腸循環藥物,特指經膽汁排入腸道,在腸道中又被重新吸收的藥物。例如:地高辛、地西泮、炔雌醇(避孕藥)、紅霉素、阿奇霉素等。
乳糖酸紅霉素,靜脈滴注后,主要在肝中濃縮和從膽汁排出,并進行腸肝循環,其中部分在腸道中被重吸收,僅約10%~15%自腎臟排泄。
蒙脫石散可吸附從膽汁排出的紅霉素,降低其血藥濃度,影響其抗菌作用,應盡量避免聯用。
因此,“用蒙脫石散預防阿奇霉素、紅霉素胃腸道反應”——不靠譜!
七、蒙脫石散與益生菌聯用,不一定合理
口服補液鹽,輔以益生菌,能夠有效縮短急性胃腸炎病程和減輕胃腸道癥狀的嚴重程度。蒙脫石散,也可縮短腹瀉持續時間、防止病程遷延。
但是,雙盲安慰劑隨機對照試驗結果顯示:鼠李糖乳桿菌GG聯合蒙脫石,與單獨使用鼠李糖乳桿菌GG的療效相似。
因此,蒙脫石散與益生菌聯用并不合理。
不過,國內有臨床研究認為,蒙脫石散與益生菌聯用,可使輪狀病毒所致秋季腹瀉的病程明顯縮短,治愈率大大提高。
目前可以肯定的是:蒙脫石散是物理吸附劑,沒有生物選擇性,不但吸附病毒,還吸附有益菌和有益物質,聯用時必須間隔2~3小時。
最后
回到聽眾留言,當時我的回復是:
蒙脫石與奧美拉唑、環丙沙星、益生菌聯用,如何確定秩序和間隔?
今天再補充一句:
用藥先后秩序一定要結合患者病情,如果我拉肚子快走不動路了,我肯定馬上口服補液鹽和蒙脫石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