脈絡膜新生血管導致的失明風險與病變位置、干預時機密切相關,未及時治療者視力損害率可達60%-90%。
黃斑區新生血管對視功能威脅最大。視網膜中心凹區域負責精細視覺,此處血管滲漏會直接破壞感光細胞,約85%未治療患者兩年內視力降至0.1以下。周邊部新生血管對中心視力影響較小,但可能引發視野缺損。
年齡相關性黃斑變性患者失明風險最高。濕性AMD患者中約50%在3年內出現嚴重視力喪失,可能與補體因子H基因突變相關。病理性近視繼發的新生血管進展較慢,及時干預可保留0.5以上視力。
首診視力>0.5者預后較好。抗VEGF藥物在血管滲漏早期3個月內注射,75%患者視力穩定或提升。延遲治療超過6個月者,視網膜結構不可逆損傷率增加3倍。
規范抗VEGF治療可降低失明率。雷珠單抗、阿柏西普、康柏西普每月注射連續3次,能使50%患者視力提升3行。光動力療法聯合用藥對典型性CNV有效率可達68%。
反復出血者預后較差。每年復發超過3次的難治性病例,5年累積失明率達40%。這類患者可能需要玻璃體腔注射地塞米松緩釋劑或PDT強化治療。
建議患者每季度進行OCT隨訪監測,日常佩戴防藍光眼鏡減少光損傷,飲食中增加菠菜、藍莓等富含葉黃素的食物。適度進行乒乓球等調節性運動有助于改善眼部微循環,避免潛水、蹦極等可能引起眼壓劇烈波動的活動。突發視物變形或中心暗點需24小時內急診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