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門附近硬塊伴壓痛可能由肛周膿腫、血栓性外痔、肛裂、毛囊炎或皮脂腺囊腫引起,需根據病因選擇局部護理、藥物或手術治療。
1、肛周膿腫:
肛周軟組織感染化膿形成腫塊,可能與免疫力下降、肛竇感染有關,表現為紅腫熱痛伴發熱。早期可溫水坐浴緩解,化膿后需切開引流,抗生素選用頭孢克肟、甲硝唑、左氧氟沙星。
2、血栓性外痔:
肛門靜脈叢血栓形成導致紫黑色硬結,常因久坐、便秘誘發,疼痛呈搏動性。急性期可外用氫化可的松軟膏,口服地奧司明消腫,嚴重者行血栓剝離術。
3、肛裂:
肛管皮膚縱行裂傷繼發感染時形成哨兵痔,排便時刀割樣疼痛伴出血。建議增加膳食纖維攝入,使用硝酸甘油軟膏促進愈合,頑固性裂傷需肛門內括約肌側切術。
4、毛囊炎:
肛周毛發區細菌感染形成紅色丘疹,與局部潮濕多汗有關。保持清潔干燥,涂抹莫匹羅星軟膏,化膿時外敷魚石脂軟膏促進排膿。
5、皮脂腺囊腫:
皮脂腺導管阻塞形成囊性腫物,繼發感染時壓痛明顯。無癥狀者觀察即可,感染期口服阿莫西林,待炎癥消退后行囊腫摘除術。
日常需避免久坐壓迫患處,每日溫水坐浴2次,飲食增加燕麥、火龍果等膳食纖維攝入,便后使用無酒精濕巾清潔。出現持續發熱、腫塊增大或排便困難時應及時就醫,肛周膿腫延誤治療可能發展為肛瘺。運動建議選擇提肛鍛煉,每日3組每組15次,改善局部血液循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