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漏尿可通過盆底肌訓練、行為調節、雌激素藥物、抗膽堿能藥物、α受體激動劑等方式治療。壓力性尿失禁可能與盆底肌松弛、雌激素水平下降有關,通常表現為咳嗽漏尿、運動漏尿等癥狀;急迫性尿失禁可能與膀胱過度活動、神經調控異常有關,常伴隨尿頻、尿急等癥狀。
1、盆底肌訓練:通過凱格爾運動增強盆底肌肉力量,每日3組、每組10-15次收縮,持續3個月可改善輕度壓力性尿失禁。生物反饋治療輔助能提升訓練精準度。
2、行為調節:定時排尿每2-3小時一次,控制飲水量每日1500-2000ml,避免咖啡因及酒精攝入。膀胱訓練逐漸延長排尿間隔至3-4小時。
3、雌激素藥物: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或普羅雌烯陰道栓,改善絕經后尿道黏膜萎縮。口服替勃龍適用于全身雌激素缺乏者,需監測乳腺及子宮內膜風險。
4、抗膽堿能藥物:索利那新、托特羅定、奧昔布寧通過抑制膀胱逼尿肌過度收縮,減少急迫性尿失禁發作。可能引起口干、便秘等副作用。
5、α受體激動劑:米多君、甲氧明增強尿道括約肌張力,適用于壓力性尿失禁合并低張力尿道。需監測血壓變化,禁用于高血壓患者。
每日攝入高纖維食物如燕麥、西藍花預防便秘,避免負重超過5公斤。快走、游泳等低沖擊運動有助于盆底康復,咳嗽前交叉雙腿減少腹壓傳導。癥狀持續需尿動力學評估,混合型尿失禁可聯合使用盆底電刺激與藥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