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伴隨嘔吐可通過物理降溫、調整飲食、補充電解質、藥物干預和體位管理緩解,通常由感染性因素或消化系統紊亂引起。
1、物理降溫:
體溫超過38.5℃時建議用溫水擦拭頸部、腋窩等大血管流經部位,避免酒精擦浴以免刺激皮膚。冰袋需用毛巾包裹后置于額頭,單次使用不超過20分鐘。退熱貼可選擇含薄荷成分的產品輔助降溫,期間每2小時監測一次體溫。
2、調整飲食:
嘔吐期間暫停固體食物,癥狀緩解后從米湯、藕粉等流質開始嘗試。少食多餐原則下可逐步過渡到饅頭、蘇打餅干等低脂易消化食物。香蕉、蘋果泥等含果膠食物能保護胃黏膜,避免牛奶、豆漿等產氣飲品加重腹脹。
3、補充電解質:
每公斤體重每日需補充50-100ml口服補液鹽,分次少量飲用防止刺激胃部。自制補液可調配500ml溫水加1.75g食鹽和10g白糖,加入鮮榨橙汁補充鉀元素。嚴重脫水時需靜脈補充氯化鈉注射液和葡萄糖注射液。
4、藥物干預:
對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可控制發熱,胃復安等止吐藥物需在醫師指導下使用。細菌感染需配合阿莫西林等抗生素,輪狀病毒感染可選用蒙脫石散。服用止吐藥后需保持坐位30分鐘以防誤吸。
5、體位管理:
嘔吐時采取側臥位防止窒息,使用枕頭墊高上半身呈30度角。癥狀間歇期可嘗試靠坐位緩解胃部不適,避免突然改變體位誘發眩暈。孕婦需采取左側臥位改善胎盤供血。
發熱伴嘔吐期間建議選擇清蒸魚、山藥粥等溫和食材,烹飪時少油少鹽。癥狀持續超24小時或出現噴射狀嘔吐、血便等警示體征需急診處理。恢復期可進行散步等低強度活動,但應避免跑步、游泳等耗能運動。居家護理需單獨準備嘔吐物消毒容器,使用含氯消毒劑處理污染物,保持房間每日通風2-3次。體溫正常后仍需觀察3天飲食耐受情況,逐步恢復常規膳食結構。